说起西汉的陈汤,很多人都可能觉得陌生,但对于他那句“明犯强汉者,虽远必诛”,那是人尽皆知的名句,是中国古代最强的怒吼。
汉元帝时,陈汤被任为郎官,跟随校尉甘延寿奉命出使西域。当时匈奴郅支单于在西域一带作乱,甚至还杀害了汉朝的使者,因路途遥远,汉朝无可奈何。陈汤为人有谋略,了解到情况后,认为郅支单于将来必成祸患,可以调屯田戍边的兵卒和乌孙等国的兵员,去攻打郅支单于。甘延寿虽同意陈汤的看法,却认为应先奏请朝廷,陈汤却认为机不可失,应趁郅支单于没有防备时突袭,必能成功。后来,陈汤和甘延寿采取行动,假传圣旨召来汉朝屯田之兵及车师国的兵员,攻打匈奴,最终斩杀郅支单于。

战争结束后,陈汤和甘延寿向朝廷写了奏疏,奏疏中有一句是:“宜县头槁街蛮夷邸间,以示万里,明犯强汉者,虽远必诛。”这句话也流传千古,成为中国人的骄傲。
陈汤和甘延寿立此大功,本来应该得到朝廷的重赏,事实上陈汤和甘延寿自己也是这么想的。却不料,当甘延寿与陈汤带领将士凯旋而归时,却被中书令石显、匡衡两人弹劾,并对朝廷封赏陈汤和甘延寿之事进行阻挠。石显、匡衡弹劾陈汤和甘延寿主要有几点:
1.陈汤和甘延寿假传圣旨,擅自出兵;
2.陈汤私藏了很多财物;
3.所杀的郅支单于可能是假的。

从这3点来看,第1点和第2点确实是陈汤之罪,陈汤指使和威胁甘延寿,并假传圣旨,促进出兵,打了胜仗之后陈汤确实私藏了些财物。至于第3点纯属胡闹。但对于陈汤所立的功劳更大,陈汤斩杀郅支单于,替大汉扫除边患,扬威西域,功高盖世。汉元帝虽有心封赏,石显、匡衡的弹劾却让他左右为难,毕竟两人都是朝廷重臣,足以影响朝廷大局。这时宗正刘向却站出来上疏,再次强调陈汤之功,乃“立千载之功,建万世之安”。汉元帝终于下定决心赦免了甘延寿、陈汤的假传圣旨之罪,并重提封赏之事。
不料石显、匡衡仍然坚持不能封赏,在这两个人的阻挠之下,汉元帝草草封赏了事。结果封甘延寿为义成侯,赐陈汤爵位为关内侯,各赏食邑三百户、黄金百斤,并拜陈汤为射声校尉,延寿为长水校尉。
此事让人大为不解的是,石显、匡衡为何如此阻挠甘延寿、陈汤封赏之事呢?事实上汉元帝去世之后,汉成帝继位,匡衡还拿此事来弹劾陈汤,导致陈汤被罢免丢官。
其实陈汤在立此功之前也只是小官,石显、匡衡两人和陈汤根本就不认识他,更谈不上有什么过节,何以如此和陈汤过不去呢?
说起匡衡,他可是“凿壁偷光”的故事的主角。小时候家里贫穷,匡衡凿壁偷光,努力学习。故事倒是挺励志,但匡衡长大后可不一定是个好官。匡衡为人固执古板,对假传圣旨之事感到很不满,认为此事不惩罚,以后会有人争先效仿、无事生非。

石显对陈汤虽然没有什么意见,却对甘延寿不抱好感。甘延寿是在许皇后的父亲车骑将军许嘉的推荐之下担任郎中、谏议大夫,石显曾为拉拢甘延寿,想把自己的姐姐嫁给甘延寿,被甘延寿拒绝。石显虽身居高位,但为人心胸狭窄,对此事一直记恨在心。如今有机会坑一下甘延寿,对于石显来讲正是求之不得的。
匡衡针对节传圣旨之事,石显针对甘延寿,匡衡和石显两人本身交情就很不错,就顺理成章地联合起来,以各种理由弹劾陈汤和甘延寿,虽然陈汤和甘延寿没被治罪,但封赏却大大降低。
大将在边境厮杀,立下战功,朝廷本应该大加封赏,以激励将士杀敌,保家卫国。可惜后方却总有些人会因为各种原因百般阻挠,让将士心寒。